酒后失言网

奥特曼到底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大?父母需要干预多少?

奥特曼到底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大?父母需要干预多少?

▲关注我,奥特并发私信“社群”,曼到母需可加入我的底对大父多少育儿社群,4000+家长已加入。成长

今天推送一篇育儿问题,来自蹦搭幸福社区妈妈们的干预提问:


牛妈好!最近遇到一个小问题,奥特我自己的曼到母需想法和处理不知道妥不妥当,还望赐教。底对大父多少


孩子2岁多后,成长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奥特曼,影响有多只要有关奥特曼的干预玩具、logo、奥特歌曲…都特别激动,曼到母需而且不知从哪学来的底对大父多少奥特曼的动作,经常踢踢打打(家里没有给他放过奥特曼的动画),还常说奥特曼是最厉害的(中毒太深)大部分情况下还好,有一段时间,他稍一不满意就冲对方攻击,边打边说“我是奥特曼,我要打败你”。那段时间他自我意识爆发期,我觉得他应该认为奥特曼是最强大的,假想自己是奥特曼吧。


那段时间比较难渡过,因为家里的成人(包括我),都觉得他还太小,认知有限,奥特曼对他来说太暴力了,所以大家都跟他反着来,他说奥特曼厉害,我们就说奥特曼不厉害,奥特曼是假的…收效非但不大,有时候还会更加激怒他。


后来我刻意淡化这件事,把家里之前买的和奥特曼有关的卡片小玩具之类的都收起来,减少他“睹物思奥”的机会。他说奥特曼的时候,我们不说反话,也不发表任何意见,有时候从正面说一些引导的话,比如“因为奥特曼吃饭吃的特别好,所以他很有劲,你是不是也要向奥特曼一样,好好吃饭变的很有劲呀”他就特别来劲。再就是慢慢引导他正确表达生气的情绪。慢慢的他也不怎么踢打了,也不太提起奥特曼了。


最近,他又对奥特曼来兴趣了,把家里的奥特曼小人都找出来玩,经常让我和他一起扮演奥特曼互相打着玩,我感觉他目前的状态就是特别崇拜奥特曼,但不像之前那样,要理智一些。他要看奥特曼的动画,已经说了很久了,前两天我让他看了一集。他看完,我问他害不害怕里面的大怪兽,他摇头说不怕。我又说:我觉得奥特曼还是有些暴力了。他说:他打大怪兽保护人呢。应该是看懂了一些。


说实话,我打心底不喜欢奥特曼,周边很多人也和我一样的态度。我主要是觉得对小朋友来说,有点过于暴力和虚幻英雄主义了,但身边又哪哪都是奥特曼,没有办法切断孩子和奥特曼之间的链接。


现在的情况,我想既然没办法阻断,就多一些正面的引导,利用孩子对奥特曼的喜欢,借助奥特曼保护人类的正面形象,培养孩子的正义感。


但我还是想淡化他对奥特曼的过度喜爱,让他不要盲目崇拜,像其他玩具一样正常喜欢就好。不知该怎么做?


奥特曼到底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大?我需要干预多少?








牛妈答:


首先,这位妈妈已经做得很好了,这是发自内心的肯定。


每个孩子都崇拜英雄,是因为在儿童人格形塑阶段,他们需要一些绝对的好和坏去“僵化”自己的是非观,孩子的世界,往往简单而纯粹,非黑即白、非此即彼。想想我们小时候,是不是经常问:“妈妈,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。”

等我们渐渐长大,就会发现,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,坏人也会做好事,好人也可能做坏事。

纯粹的好人和坏人,一般只在童话书里可以看到。


这样的故事,让一些成年人感到担忧,很多人担心孩子将来依然活在童话里,会过早的破坏孩子的童话。

比如,一些父母认为,圣诞礼物是不劳而获,所以会直接告诉孩子,世界没有圣诞老人,都是假的;告诉孩子,世界没有奥特曼,都是人演出来的,还会带他们去看怎么演的;世界没有孙悟空,带他们看孙悟空是怎么拍摄的......

因为我们担心,孩子会活在虚幻中。




孩子当然要活在现实里。

但是童话,是现实的一部分,也是孩子人格形塑重要的一环!


孩子的成长需要先僵化、固化,再变通。

为啥要先固有和僵化呢?

因为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,是混沌的,没有秩序,没有规则,没有方向,没有边界。

没有这些,无法前行,人只有知道了边界和方向,有了秩序和规则,才能放心往前走,才会有掌控感,更加自信。


如果我们对孩子说,这里是边界,也可能不是边界;这个是好的,也可能是坏的。

孩子能明白吗?能感到确定吗?能感到安全吗?


比如,在秩序敏感期,孩子非常僵化,所以有一个“执拗敏感期”。

什么意思呢?如果他心中的秩序是,吃饭的时候妈妈坐在右手边,爸爸坐在左手边,但是看到的却是相反的,爸爸妈妈坐反了位置,他就会感到很崩溃,大哭。

一些父母就很担心,依了他会不会失去威严,不依他,他又哭闹不止。

如果我们明白,孩子需要先僵化,才能变通,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忧了,赶紧先依了他的秩序,让他有确定感。




当孩子有了这样的确定感,有啥好处呢?这就是我们说的掌控感,我们在混沌的世界,必须有掌控感,才会诞生一种“我可以”“我行的”“我是有能力驾驭的”,孩子就会感到自信。


越是自信的孩子,越是能变通,越是不自信的孩子,就越是慌乱,在慌乱中就更加要追求一种确定感,就更僵化、固化。


这一条,对成年人一样适用!

真正自信的人,包容性更强,看谁都挺顺眼的,少很多嫉妒、少很多非此不可的控制欲、少很多妄自菲薄,情绪就稳定很多,不会因为一点事情,就发脾气。

而不自信的成年人呢,他们有很多非此不可,别人一点不符合自己的幻想和想象,就要炸毛,就感到受不了。所以他们常常为一些“小事”发脾气。

你或许会问,什么是小事呢?这是相对的。

如果你的脾气、情绪,大大超出了事情本身,那么你就在为小事生气。

比如,孩子写字写歪了几个,你把桌子都快拍烂了,对孩子大打出手,很明显,你的情绪大大超出了事情本身。


所以,现在应该明白,为什么要允许孩子僵化和固化。

童话里的英雄都是绝对的好人,而那些怪兽、妖怪,就是绝对的坏人。

孩子学到的就是这个:我要做个好人,我要做个对世界有帮助的人,我要坚持不放弃,我要胜利。




奥特曼最有争议的是暴力,在童话里的确有很多暴力,比如格林童话、安徒生童话、奥特曼,甚至我们小时候人人必看的西游记,都充满了暴力。

因为前面讲了,童话的逻辑就是这样,好人是绝对的好人,好人一定能战胜坏人,坏人一定得到惩罚,走向灭亡。

所以,成年人看到的是暴力,而孩子们看到的是僵化的是非观。

他们在这种胜利和失败中,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观念——好人打败坏人。


从犯罪心理学看,主要影响犯罪的是儿童人格形塑阶段缺爱、缺价值感,童年创伤才是犯罪的源头。丧亲、家庭破裂、家庭暴力带来的身体虐待、破裂后父母的情感的冷暴力。

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,最容易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诱发因素有:溺爱、童年身体缺陷、童年被忽视。

我们无法决定孩子看见什么、遇见什么,但我们可以影响孩子在遇见、看见这些东西时,怎么想。


我们回想一下,儿童时期,在你生命中常常出现的、熟悉的人,你先写下他们的名字,你就会发现,他们不全是“好人”,一定有一些人明显更是个“坏人”,甚至一些走进了犯罪。

他们在儿童时期或许就呈现出各种不恰当的行为,那个时候你和他很熟悉,但在早年,你就不认可这些作为。


同理,孩子喜欢奥特曼,他喜欢的是什么?是好人必胜,拯救世界,是成为英雄造福世界,就很好。

指导一个人行为的,是一个人的观念。




那么,孩子喜欢暴力吗?喜欢,尤其男孩。

但他们喜欢暴力的原因不是喜欢暴力本身,而是喜欢战胜恶魔,打败坏人。孩子为什么喜欢暴力,因为他们弱小。越是觉得自己弱小,就越是崇尚暴力,因为这背后是一种”补偿“。

所以你看那些喜欢打架斗殴的小孩,他们内在是不自信的,觉得自己弱小的,他们需要通过打架,来证明自己行。

这是一种强烈的负向力量,如果教育者以暴制暴,那么结果要么就是孩子彻底屈服,接受自己无能,要么就是激发孩子更崇尚暴力,以此证明自己不是无能。


所以,随着孩子年纪越来越大,他们就不喜欢玩打仗游戏了,不喜欢玩奥特曼了,不喜欢整天在家里拿着冲锋枪嘣嘣嘣嘣哒哒哒了,因为他们内在的掌控感更强,自信心更强,已经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去”补偿“。

这一点可以问问身边的大孩子家长,那些青春期的孩子,一般就不喜欢玩打仗游戏了。

而那些在童年缺爱、缺认可,在亲子关系、尤其是早年的依恋关系受伤的人,到了成年他们依然需要通过爆发力、暴力的方式去证明自己。

越是自信的人,越没什么脾气,越是不自信的人,情绪就不稳定。


你一定观察到了电竞,很多都充满了暴力,大孩子甚至成年人也玩。

所以,从某正程度上,人不断需要一些掌控感。

人们为啥喜欢游戏?就是因为游戏是虚拟的,人在虚拟的世界里,可以弥补一些从现实世界里获得不到的东西。

所以,那些沉迷网络的孩子,无一例外都是在现实世界中受挫的孩子,现实中得不到,只能逃到虚拟的世界中去。

如果你要解决孩子沉迷网络,只是把孩子手机砸了,把电脑网线拔了,不但没有用,还可能逼孩子走上绝境。

因为那本来是他逃去的地方,现在没有了去路,你却怪孩子心理脆弱。

在现实中能得到爱和掌控感的孩子,玩游戏都是娱乐,而不会沉迷其中。


再多说一句:不一定学历高的人,比学历低的人自信;不一定事业成功的人,比平凡岗位的人更自信。


所以,我不反对奥特曼,我儿子小时候也玩奥特曼,但也是过去时了。


我觉得这个东西本身,并不那么可怕,妈妈之所以焦虑, 是因为有很多未知的担忧,过度活在了“未发生的事情”上。

但教育是面向未来的,我能理解。

不过,我还是想说,我们需要掌控感,但真正自信的人,是能享受一些失控感的,这是成熟的表现,因为世界就是失控的、不确定的。

所以孩子从奥特曼身上学到了什么,我无法确定,因为教育就难在每个个体都不同。

如果孩子真的学到了暴力,那大概率不是因为暴力本身的影响,而是孩子心理出自补偿的渴望,作为父母只要陪在身边,纠正都是来得及的。


世界本无奥特曼,都是出自人的欲望。

心灵的成长,往往是先僵化、再变通,先做加法,再做减法。

好的教育,只不过是顺势而为。


—— THE END ——




我是牛妈彭小蹦,两个孩子的妈妈,画漫画的心理咨询师,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委会理事,出版书籍《成长,不慌张》,9年专注家庭关系成长路,3年心理咨询,1200多篇文章,和几十万妈妈的成长故事,一起活出从容与自在。

关注我并发私信“社群”,可加入我的育儿社群,4000+家长已加入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酒后失言网 » 奥特曼到底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大?父母需要干预多少?